您的位置:首页 > 基层动态 > 禹会区

【县域改革】团禹会区委:三个“聚焦”稳步推进改革工作

发布时间:2024-01-10 15:06 来源:蚌埠共青团 作者:蚌埠共青团 点击数: 字体:【  

自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开展以来,团蚌埠市禹会区委紧盯重点难点,持续多向发力,不断探索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新思路新模式,推动共青团改革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

一、聚焦理论学习 走深一步提升思想引领

一是坚持强基固本,结合实际制定学习计划。定期开展集中学习,并号召团员青年利用“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等平台进行碎片化自学。多次开展“读原著 学原文 悟原理”活动,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围绕自身学习体会和工作经历分享心得体会,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二是坚持以学促干,组织团员青年研讨交流。召开基层治理座谈会,引导辖区团员和青年共商共议群众反映强烈、化解难度大的疑难问题,并组建“一对一”的老党员帮带团队,为共建和谐社区贡献青春力量。开展新兴领域青年宣讲活动,让团员和青年在理论学习、交流研讨中增长知识、提升素养。

三是坚持务实重行,在实践体验中武装头脑。组织团员青年参观津浦铁路固镇站遗址公园红色教育基地、观看红色影片,传承红色精神。组织返家乡大学生到禾泉小镇参观党史教育馆、禹会区国防教育基地,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二、聚焦改革重点 压实一步强化组织建设

一是坚持党建带团建。每年定期向区委汇报共青团工作,筹备召开团代会、少代会,成立禹会区青年联合会等共青团重大事项都经过区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审议通过。党建带团(队)建纳入党建工作部署和年度考核。团员和青年同步参与党支部理论学习,充分发挥党建带团建作用。

二是拓宽渠道选干部。团禹会区委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探索建立了符合县域共青团实际的干部选用方式,打破身份、职业、级别等条件限制,分别从区直部门、教育系统及非公领域配备挂兼职团干部3人,着力打造“专职+挂职+兼职”的工作力量,多渠道充实团干部队伍。积极开发团区委机关见习岗位,深化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充分利用暑假、寒假两个时间点选拔一批大学生到乡镇(街道)、村(社区)兼任团干部。今年共招募37名大学生助理到乡街及部分区直部门参与基层工作。

三是强化考核比实绩。制定落实《禹会区团机关挂(兼)职干部管理办法(试行)》《禹会区基层团干部考核激励制度》和《禹会区基层团干部述职考评制度》等考核激励机制,实现直属团组织书记述职评议全覆盖,并及时将考核结果向同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反馈,评价结果与评先树优、选拔任用挂钩。

四是树立典型促作为。大力挖掘全区各界青年典型事迹,树立榜样,有效发挥先进典型以点带面的引领示范作用。2023年8月,团中央、团省委一行到我区马城镇返乡创业大学生赵保昂的家庭农场调研青年乡村振兴工作并在省级媒体平台直播报道。今年以来,禹会区获评“2023年度全国红领巾中队”1个,“安徽省五四红旗团(工)委”1个、“安徽省优秀共青团干部”1人、“安徽省优秀少先队员”1人、“安徽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1人。三人荣获第一届“蚌埠市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

三、聚焦青年心声 靠前一步引领服务青年

一是加强品牌建设。共青团禹会区委围绕区委中心任务和青少年需求,在济困助学领域培育了“禹爱同行 青暖童心”共青团精品项目,持续开展系列慰问活动,今年以来,筹措多项物资关心关爱困难青少年群体。打造特色品牌“禹小青”并开展系列活动,“禹小青”公益助教走进乡村课堂,“禹小青”青年宣讲团开展多场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史学习教育等宣讲,“禹小青”大学生社区实践引导在校大学生参与基层治理。组织开展“夏日送清凉,关爱新兴领域青年”慰问活动,为外卖小哥送上夏日降暑用品。

二是加强阵地建设。打造禹会区团属阵地。7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有青年之家,并成立乡镇街道少工委,开展各类青少年活动。2个社会化运营的“青年之家”着重推进,常态化开展各种有特色的服务项目。2023年依托“青年之家”共开展活动126场,覆盖3000余人。

三是加强高校联系。与蚌埠工商学院、蚌埠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等高校进行共建交流。在蚌埠市首届文化旅游美食节到来之际,禹会区团委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开展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累计招募志愿者300余人次,做好青创街和张公山公园各项保障工作。联合安师大文学院公益助残社会实践团队到禹会区残疾人康复中心进行为期两周的社会实践,助力残疾儿童健康成长。

四是加强部门联动。争取更多资源支持团组织创造性开展工作。与区检察院、公安分局、教育局等多部门联动,通过法治宣传、心理咨询、警示教育等活动打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组合拳,充分发挥共青团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作用。联合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开展青年人才乡村振兴工作,引领广大团员和青年建设家乡。联合区民政局共同筹集资金6万余元用于资助优秀贫困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