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基层动态 > 怀远县

【三下乡36】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喵喵小分队”来怀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18 17:28 来源:蚌埠共青团 作者:蚌埠共青团 点击数: 字体:【  

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号召,助力非遗赋能乡村振兴,2025年8月14日,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喵喵小分队”奔赴花鼓灯之乡——蚌埠市怀远县常坟镇,开展“花鼓灯文化传承现状及发展路径”主题调研。团队深入花鼓灯传习基地、遇春园舞台与常坟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通过发放问卷、深度访谈、实地调研,解码非遗传承困境,探寻活化路径,为传承千年的古老艺术注入青春力量。

花鼓灯传习基地         

团队首站来到了花鼓灯传习基地。鼓点铿锵,舞步翻飞,几名小学员正跟随花鼓灯传承人刻苦练习基本功。花鼓灯传承人尹可玉介绍,基地免费向村中青少年开放,最小的学员仅3岁半,多为留守儿童。她坦言:“收徒首要是孩子喜欢。”团队也敏锐捕捉到传承的挑战:学员集中在低龄段,13岁以上因学业压力大量流失;锣鼓技艺仅1名学员在学。尹师傅忧心忡忡:“家长觉得学这个‘不挣钱’,年轻人更愿外出打工。”这份在稚嫩身影中延续的坚守,正面临“后继乏人”的严峻考验。

                             

常坟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在常坟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团队驻足“花鼓灯文化展区”。精美的传统服饰、斑驳的鼓乐道具、珍贵的历史照片静静陈列,却略显寂寥——日均参观量不足10人。团队回收问卷的冰冷数据:65%村民仅“听说过”花鼓灯,仅20%能说出3个以上经典剧目;40%村民年观看次数少于1次,主因是“演出少、内容旧”。展柜玻璃映照出的,不仅是展品的微尘,更是传统艺术与当代村民,特别是年轻人之间日益加深的认知鸿沟。
                                   

遇春园              

转战花鼓灯重要表演场所——遇春园。村干部向团队描绘了每年清明节庙会的盛况:各村锣鼓班子擂台竞技,兰花舞争奇斗艳,唱灯歌此起彼伏,“前后三天,常坟街道挤满小商贩,周围村落都来玩!”这热闹场景印证了花鼓灯对聚集人气、带动乡村经济的显著作用。村干部补充道:“每年3月28日逢会(庙会)为村里带来不少经济收入。”团队意识到,这份植根乡土节庆的活力,正是花鼓灯撬动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最宝贵的原生资源。

村委会问策              

最后一站,团队与常坟镇分管文化的村干部深入座谈。村干部肯定了政府对花鼓灯的支持:提供传习场地、资助服装道具、补贴外出比赛。但困境同样清晰:“青少年来学的人越来越少,家长更重视学业。”资金捉襟见肘,无力支撑纪录片拍摄、大型推广或系统教材开发;传播方式老旧,难触达年轻群体。面对“如何提升花鼓灯在乡村振兴中作用”之问,村干部的规划直指核心:培养后备力量、打造精品节目、完善交通建设、推动文旅融合,让花鼓灯真正成为常坟闪亮名片。

青春献策              

调研落幕,思考未止。“喵喵小分队”立足所见所闻,凝练青春智慧,提出破局之策:育新苗,破断层:推动“花鼓灯进校园”第二课堂,纳入素质评价;设立青年传承基金,提供生活补贴与就业通道。新传播,引流量:联合高校传媒,培训传承人玩转短视频、直播;创编“花鼓灯+流行乐”、“花鼓灯校园剧”等新形式。融文旅,强造血:升级遇春园为“花鼓灯文化广场”,增设互动体验;开发文创产品,推出“观灯+品农家菜”套餐,引社会资本反哺。筑根基,可持续:编撰标准化教材,建立“传承人+大学生志愿者”团队,缓解人力技术短板。

传承非遗,非一人之役,乃众行之责。安财学子以脚步丈量文化根脉,用调研解码传承密码,让青春智慧与古老技艺碰撞火花。我们相信,在多方合力下,常坟花鼓灯定能跳出更铿锵的时代节拍,为乡村振兴奏响华彩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