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春的征程中,有这样一群怀揣着梦想与热情的青年,他们响应时代的号召,奔赴乡村,用知识的火种点燃希望之光。淮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筑梦传薪”社会实践队于7月21 - 22日走进怀远县“红领巾托管营”,开展了一场以“生活中的化学”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用专业知识为青少年解码生活奥秘。
7月21日,团队成员化身“化学引航者”,开启了一场“化学安全密码”的探秘课堂。考虑到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团队成员精心准备了贴近生活的内容。在食品中的安全知识板块,团队成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辨别食品中的有害添加剂,以及食品在储存、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变化与安全要点。在实验中的安全知识讲解时,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实验操作规范的重要性。同时,团队成员还解释了生活中常见现象的化学本质,如铁锅生锈、卤水点豆腐、溶洞的形成等,让同学们明白化学并非遥不可及,生活中处处充满着化学。为了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团队成员还播放了相关趣味视频,视频中神奇的化学变化牢牢吸引住了同学们的目光,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7月22日,实践活动驶入“化学魔法实践场”。团队成员带领同学们进行了多个有趣的化学实验,在动手探索中捕捉微观世界的奇妙跃迁。在酚酞遇碳酸氢钠溶液显红色的实验中,当无色的酚酞滴入碳酸氢钠溶液,瞬间变为鲜艳的红色,同学们发出了阵阵惊叹。在碳酸氢钠和醋酸反应生成气体使气球膨胀的实验中,同学们积极参与操作,注视着气球慢慢膨胀,现场气氛热烈非凡。最具创意的当属蓝晒实验,同学们在阳光的照耀下,见证了纸张上神奇的影像变化,感受着光与化学的奇妙结合。整个过程中,同学们都非常积极配合,纷纷举手参与实验,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实验现象的期待。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中,“筑梦传薪”社会实践队不仅为“红领巾托管营”的同学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化学知识,更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了科学的种子。团队成员以“知识科普和实验操作”为支点,激发了同学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了同学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团队成员将课堂所学的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既锻炼了自身综合能力,又深刻体会到乡村教育的重要性和自身的价值。未来,团队将持续助力更多青少年沐浴科学启蒙的微光,讲好每一篇“化学赋能生活”的时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