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传统文化传承与文化领域发展作出战略部署,非遗传承对文化强国建设意义深远。7月7日,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怀远先锋队响应暑期“三下乡”号召,赴蚌埠市怀远县开展非遗调研,近距离探寻非遗魅力与传承故事。
实践团首站来到怀远县文化馆,与非遗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座谈。工作人员详解当地非遗全貌:现有多项省市级非遗,涵盖传统技艺、音乐、民俗等,怀远花鼓灯因独特风格被誉为 “东方芭蕾”,另有怀远泥塑、白乳泉酒酿造技艺等特色项目。团队通过发放问卷了解保护措施与现存困境,初步构建对怀远非遗的系统认知,明确后续调研方向。
走访中,成员们聆听非遗传承人的坚守故事。在怀远泥塑传承人刘书琴的讲述中,从选泥、揉泥到塑形、上色的细致工序,尽显传统技艺的匠心。但刘书琴坦言,年轻人学习意愿渐弱,手艺面临失传风险,呼吁更多人关注传承。
文化馆内,一场数字花鼓灯表演令人惊艳:屏幕上奔放的舞姿与激昂锣鼓交融,展现非遗与科技结合的活力。负责人介绍,政府推动的数字非遗项目已实现部分技艺的数字化记录,但资金短缺、专业人才匮乏仍让花鼓灯传承步履维艰。
团队还通过问卷与街头采访了解民生反馈:多数居民知晓本地非遗,但参与保护的积极性不足,普遍认为需政府、社会、个人协同发力,通过宣传创新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实践尾声,成员与团怀远县委工作人员交流,深入了解当地文化传承的具体策略。
此次调研让实践团深刻感受怀远非遗魅力与传承困境,更坚定了保护决心。成员们表示,将梳理调研成果形成报告并提出建议,同时借新媒体宣传怀远非遗,号召更多人参与保护,为传统文化传承注入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