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基层动态 > 固镇县

安徽大学“非遗奇兵”暑期实践小队在濠城镇垓下遗址景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05 19:16 来源:蚌埠共青团 作者:蚌埠共青团 点击数: 字体:【  

暑期伊始,安徽大学“非遗奇兵” 实践队返乡走进蚌埠市固镇县濠城镇,以剪纸、香包制作、拓印为载体,开启为期三天的非遗传承之旅。这支由大学生组成的队伍,带着专业知识与青春热情,让古老技艺在互动体验中焕发新生。

剪纸课堂:红纸翻飞间对话千年匠心

  “剪蝴蝶要先定翅形,转弯时手腕要稳!” 非遗传承人的叮嘱声,回荡在濠城镇剪纸文化非遗工坊内。安徽大学“非遗奇兵”队员们围坐成圈,专注学习这项非遗技艺。大家从基本功练起,起初总把线条剪得歪斜,在导师的耐心指导下领悟到“剪随心动,纸转剪停”的诀窍。有同学剪纸时总剪不齐线条,导师耐心手把手教学“转弯时手腕要松,就像写毛笔字的转锋,柔中带劲才好看”,原本看似难学的非遗变得亲切起来。时间转瞬即逝,队员们也纷纷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有蝴蝶、娃娃和窗花。看着非遗工坊内布展精美的手作工艺品,大家不禁感叹到传统非遗文化的魅力正在于每一个动作都连着文化根脉,这就是“奇兵”们要守护的宝藏。


香包工坊:药香袅袅里穿引古今智慧

剪纸活动结束之后,“非遗奇兵” 们继续学做香包。这项濠城传统手工艺,以艾草、薄荷为料,配以刺绣纹样,兼具实用与祈福功能。队员们先将晒干的草药研磨成粉,再用绸缎缝制心形、方形的囊袋。老师先总体教学,告知做香囊的基本要领和方法,伴着香囊沁心的香气,整个工坊显得极为温馨。队员们制作好香囊之后,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甚是开心,老师在看到自己的教学成果之后也倍感欣慰。“以前看非遗展览,总觉得是远处的文化,现在自己做了才知道,每一件成品的背后都是无数次练习的耐心”,队员毕明旺说“我打算把自己缝制的香包随身带着,每次用都能想到今天所学,算是我和非遗的小“联结”。


拓印现场:墨痕深深中复刻历史记忆

“非遗奇兵”的最后一站在拓印馆中进行。老师详细介绍了非遗文化------拓印。“铺纸要平,刷墨要匀,力道得像给婴儿盖被子”。看着老师的操作,队员们个个摩拳擦掌,在生肖画像石上完成拓印体验,看着栩栩如生的生肖,纷纷不由得感叹古代印刷术的魅力。


此次濠城之行,安徽大学“非遗奇兵”实践小队系统学习了三项非遗技艺,被中华传统非遗文化的魅力深深吸引。正如队员们所说:“以前总说非遗要传承,但传承到底要怎么传?这次活动让我明白,得让年轻人靠近它、懂它。亲手做一次、听一次故事,我们不仅要做非遗的体验者,更要做传承的‘奇兵’,让古老文化在青春力量中永续传承”。

指尖的动作还在延续,文化的传承已有回响。这场非遗手工体验,让大学生们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也让非遗在青春的实践里,有了更鲜活的模样——原来传承不必遥远,当年轻的掌心握住传统技艺,文脉便在一触一碰间,有了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