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应对当前环境污染形势,共青团固镇县委联合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淮畔青希”实践队于7月中旬在大营社区、黄元社区共同举办暑期公益托管班。7月20日至24日,服务队围绕环保科普、数字教学、手工实践等模块,开展了一系列知行并育、内涵丰富的特色生态环保教育活动,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基层儿童成长全过程。
7月20日和24日上午,实践队为两地托管班学生同步开展了“分类有道·变废为宝”的主题课堂。课堂通过科普视频,引导学生重视垃圾分类,明确垃圾分类是一项以节约资源、降低污染为目标的科学管理体系,而非简单的“把垃圾分开丢”或“环保作秀”。同时,普及了常见生活垃圾“产生—投放—运输—处理”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污染风险与资源浪费现象,并强调:环保就在身边,举手之劳皆可为。课堂号召同学们把“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写进日常,从自带水杯、拒绝一次性用品、随手关电、分类投放做起,让绿色成为成长最亮的底色。课堂还展示了“塑料瓶改造,光盘改造”等废物利用实例,介绍著名艺术家毕加索的创作经历,鼓励同学们从“关键小事”做起,争做生态文明践行者。
7月22日和23日上午,实践队老师以“科技赋能,美育润心”为主题,利用信息化手段将优质美育课程送入乡村,向学生系统介绍数字绘画和计算机编程的基本知识。内容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随后,志愿者老师组织学生开展互动创作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造力,同时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艺术表达的乐趣。
每日下午,实践队在两个社区同步开设“绿色创艺”主题手工实践课程。课程围绕“低碳环保”核心议题,设置“废旧纸杯创意再造”“环保图标设计”等递进式艺术体验活动,通过专业指导、小组共创、成果展示等环节,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化环保理念,培养创新精神与综合素养,助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本次暑期公益托管班课程体系完备、形式多元。生态环保主题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充分印证了绿色教育兼具趣味性与深远价值,彰显了生态文明启蒙的独特魅力。淮畔青希实践队依托“环保科普—数字赋能—创意手作”三大模块,将知识性、互动性与艺术性有机融合,既开阔乡村儿童科学视野,又润泽心灵、启迪智慧,为乡村儿童全面健康成长注入持续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