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三下乡特辑(四)】合工大 “三下乡” 实践团蚌埠行:多元实践探振兴 青春力量助发展

发布时间:2025-07-15 17:32 来源:蚌埠共青团 作者:蚌埠共青团 点击数: 字体:【  

 7 7 日至 11 日,合肥工业大学 淮畔明珠 产业兴城实践团在蚌埠开展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后走进蚌埠市禾泉小镇、安徽豪悦服饰、华芳五河纺织公司及五河县企业,通过红色教育、文化体验、生态调研、产业探访等多元实践,探寻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之道。

 

红色传承与文旅融合:

禾泉小镇的多元实践探索

7 7 日,实践团首站来到蚌埠市禾泉小镇。在党史教育馆内,队员们系统学习党领导人民在江淮大地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历程,从可歌可泣的奋斗故事中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激发爱国爱乡情怀。随后,大家参与非遗植物拓印技艺体验,感受古人智慧与生活美学,深刻理解守护文化多样性和传承非遗技艺对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性。此外,团队还探访了鹿儿岛和仙人掌花园,了解园区在动物保护、生态维护、科普教育及沉浸式体验设计等方面的努力,深入探讨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共赢之道,为研究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乡村旅游中的实践提供了宝贵样本。

 


产业转型与人才难题:

企业车间的创新与求索

 

7 8 日,实践团走进安徽豪悦服饰与华芳五河纺织公司。豪悦服饰的智能车间内,传送带有序输送面料,智能系统完成生产调度,负责人游佩榕介绍,智能化设备提升效率的同时,带来灵活岗位,让带孩子的妈妈能兼顾家庭和工作,企业感谢政府融资帮扶,也希望在灵活社保政策上有所突破,强调 青年人才是创新的核心源泉。华芳纺织车间里,80 台智能设备协同运转,负责人秦晓峰一边操作一边讲解棉花特性,展现出现代纺织业的科技感。不过,年轻人不愿来、留不住是企业面临的共同困境,行业刻板印象与年轻人 大城市偏好是主要梗阻。对此,华芳改善食堂宿舍条件、打通晋升通道,政府推出青年就业补贴吸引本地人回流。

 


县域企业与人才引育:

五河县的实践与突破

 

7 9 日,实践团深入安徽超锂电子有限公司与安徽先导新材料有限公司。在超锂电子,学生们参观自动化卷绕装配机械臂运作,体验数字化管理高效,感受高安全长寿命磷酸铁锂电池的智造实力,也认识到三四线城市企业在青年人才留存方面的普遍困境。安徽先导新材料作为新材料领域 隐形冠军,在铋、砷化镓等战略金属高纯材料研发生产上颇具实力,其产品应用撬动千亿产业链,学生们通过 新材料应用场景沙盘了解到,资源精深加工的突破离不开稳定的青年研发团队。面对人才困境,五河县政企协同推出系列措施,企业配套建设人才公寓,政府叠加购房补贴,安徽先导的工程师甚至可 拎包入住,切实解决青年人才 住房难问题,增强其扎根发展意愿。

 


夏日送清凉与博物馆研学:

蚌埠实践的温情与底蕴

 

7 10 日,实践团首先到吾悦广场开展 夏日送清凉活动,向环卫工人、外卖骑手等户外工作者分发矿泉水、藿香正气水等防暑物资,倾听他们的辛劳,该活动获市民点赞,让成员体会到平凡坚守的意义;随后前往蚌埠博物馆,按 古代——近代——现代的时间脉络参观,古代展区的双墩遗址陶器几何符号、战国青铜剑等展现了淮河流域文明与古代蚌埠繁荣,近代展区通过相关展品呈现蚌埠因铁路崛起及抗战历程,现代展区展示了城市工业转型升级成果,此次活动淬炼了团员公益初心,加深了对淮河文化和区域发展的认知,激发了他们助力区域产业升级的责任感,未来实践团将持续扎根蚌埠贡献青春智慧。

 

此次蚌埠之行,实践团通过多元实践,既感受了红色文化、非遗魅力与生态文旅的融合发展,也洞察了产业转型中的创新活力与人才难题,更见证了县域企业在人才引育留用方面的创新实践,为青春助力乡村振兴积累了宝贵经验。